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自贸港农业展会招商共享农庄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首页新闻中心加工精品  
 
海南周刊丨咖品海南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6725次 更新时间:2025-8-25

 海南新咖位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佳

编者按

一缕咖啡香,飘过百年侨史,正焕发时代新机。8月22日,2025海南首届国际咖啡大会在海口启幕,这场汇聚十余国咖啡力量的盛会,不仅展现了海南咖啡产业的新图景,更开启了一场跨越文化与机遇的对话。

从新中国第一家咖啡厂、第一包工业化咖啡,到如今借自贸港东风再度扬帆,海南咖啡早已不止于一杯饮品。它正深度融合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具有鲜明海南印记的文化符号。在坚守本土风味的同时,海南更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豆源与技术,引导年轻群体参与咖啡文化创新。

其破圈之路,既是对传统产业升级的生动诠释,也是一幅融合历史积淀与当代活力的新版图——醇香之中,有来路的厚重,更有未来的回响。

咖啡香袅袅升起,人群低语浮动。世界咖啡拉花冠军陈卓豪轻轻举起一杯咖啡,浅尝之后,眼中闪过惊喜:“这杯利比里卡的甜感,在舌尖久久不散……整体平衡度非常高,难得!”

参观民众拍摄咖啡拉花过程。海南日报全媒记体者 琛 摄

他手中的这杯咖啡,来自侨乡海南文昌,采用的正是全球仅有不足1%种植面积的珍稀品种——利比里卡。

8月22日上午,海口威斯汀酒店二楼宴会厅人头攒动,满室飘香。2025海南首届国际咖啡大会在此启幕。这是一场汇聚了十余国咖啡力量的大型盛会,不仅仅关乎产业与商机,更是一场跨越文化与风味的对话。

历史根系 | 侨乡土壤里的咖啡基因

海南咖啡种植史是一部从南向北的咖啡引种史

海南咖啡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深刻的“侨”的印记。1898年,华侨邝世连从南洋带回一小袋利比里卡咖啡豆种子,在文昌种下了海南第一棵咖啡树。这种大粒种咖啡因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低海拔环境,成为文昌百年种植的核心品种。

《海南岛热带作物调查报告》记载,至1937年,文昌迈号地区咖啡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占全省70%以上。

几乎同一时期,另一条咖啡脉络在澄迈铺展开来。1935年,印尼华侨陈显彰怀揣实业救国的理想,从苏门答腊带回罗布斯塔咖啡种,在澄迈县福山镇的火山岩土壤中试种。随着“福民农场”的创建,福山开始商业化、规模化种植咖啡,后形成了海南的一大品牌“福山咖啡”。至1942年,福民农场的咖啡豆、咖啡粉等产品供不应求,远销香港、广州、上海、天津等地。

外籍参展商为参观者倒咖啡。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1951年,随着大批东南亚华侨归国,兴隆华侨农场的成立让海南咖啡迎来了技艺融合的高光时刻。兴隆从福山引种了咖啡种苗,归侨们带来了成熟的咖啡种植和烘焙技艺。不同技艺在侨乡间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了海南咖啡独特的“焦香醇厚”风味。

1952年兴隆集体农庄成立,其中的“综合农副产品加工作坊”开始种植咖啡,这也是兴隆华侨农场咖啡厂的前身,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咖啡厂。此后,兴隆华侨农场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咖啡,并建立了加工厂。“兴隆咖啡”这个品牌从此逐渐打响。直到现在,兴隆仍然是国内罗布斯塔咖啡豆的主要产区。

而农垦系统的介入,让咖啡种植从分散的侨乡试验开始走向规模化生产。1959年海南农垦国营大丰农场引进罗布斯塔咖啡种植,在黎母山丘陵地带开垦咖啡园。1988年开始选育种,选育出比传统种植的罗布斯塔产量高2倍至3倍的新品种,称为“大丰一号”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面积曾达3500亩。

1986年,中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在海南投产,“太阳河”“琼丰”等品牌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海南咖啡的种植史,是一部从南到北的华侨引种史。喝一杯传统的“歌碧欧”,品尝的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段跨越大洋、落叶归根的历史故事。

破圈之路 | 坚守海南味道+场景革新

“咖啡+文旅”“咖啡+非遗”“咖啡+乡村振兴”

多元融入大众生活

在海南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中,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正交织出一幅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图景。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品牌,还是积极求变的新力量,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讲述着海南咖啡的故事。

海南南国集团董事长刘汉惜在咖啡大会现场介绍,其生椰拿铁产品源自1992年推出的椰奶咖啡,目前已销往包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保持单日超十万包的销量。他表示,该产品融合海南地方特色,选用兴隆、白沙陨石坑及火山周边有机硒土壤培育的咖啡豆,并搭配天然椰子粉,在提升口感顺滑度和营养构成的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风味。

海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省级非遗“福山咖啡焙炒技艺”传承人徐世炳强调,“海南咖啡的味道不能丢”。他介绍,福山咖啡承袭自南洋的传统焙炒技艺,至今仍坚持直火烘焙。为兼顾传统与效率,他自主研发了智能温控直火焙炒炉,将原本需要两小时的翻炒过程缩短至二三十分钟,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实现了工艺创新。

与此同时,兴隆咖啡则在守正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路径。正大(海南)兴隆咖啡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出以星座为主题的咖啡产品,通过为不同星座匹配全球特色豆源并设计专属风味故事,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公司资深副总裁王孟军表示,此举旨在“主打情绪价值”,增强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

文旅融合也成为海南咖啡拓展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一些咖啡文化园通过免门票、免停车费等举措降低体验门槛,并融入游学、团建与大型活动等多元业态,使游客在参与中了解海南咖啡文化。此外,创新产品如冻干咖啡粉、采用红酒日晒等新工艺处理的咖啡豆也在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海南咖啡的风味层次和消费场景。

目前,海南咖啡已逐步从农产品向文化符号跃升。澄迈、定安、文昌等地正积极推进“咖啡+文旅”“咖啡+非遗”“咖啡+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模式,展现出产业多元融入区域发展与大众生活的广阔前景。

突围之路 | 如何让“海南风味”飘香世界?

海南咖啡站在破局与全球机遇的十字路口

如何让这缕独具风味的咖啡香飘向更远?

“海南咖啡要真正走向世界,关键要靠自贸港政策这股东风。”徐世炳坦言,目前海南咖啡仍以“小而美”为主,年消费量约7000吨,市场仍聚焦于本地旅游与咖啡馆。种植规模有限、物流成本较高,仍是不少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但希望,正随着封关的临近悄然生长。徐世炳算了一笔账:封关后物流成本预计可降低18%,这将显著提升海南咖啡的竞争力。“我们正积极对接广东、浙江等地的企业,希望借他们的渠道和经验,把海南打造成咖啡加工中转站。”他透露,已有大型咖啡企业寻求在海南设点,利用政策开展联合加工与转口贸易。“强强联合是关键。我们出政策、出场地,他们带渠道、带市场。”

“海南咖啡独特的风味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徐世炳强调,“我们要坚持本土种植,同时包容世界各地的豆源和技术。”他认为,未来应引导年轻消费者参与咖啡文化创新,让海南成为多元咖啡文化的融合平台。

目前海南正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并建立企业保底收购机制。与此同时,海南省咖啡协会正与广东省进出口贸易协会等机构合作,借力大湾区资源拓展市场。“他们机制更活、客户更多,我们可以互补共赢。”徐世炳说。

拓展国际市场是正大咖啡未来的业务方向。王孟军表示,在出口策略上,企业将重点瞄准对精品咖啡需求较大的中东、欧美和澳洲市场。今年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调整,将咖啡生豆等297项商品纳入清单,为企业带来利好。“我们已通过海关AEO认证。”王孟军说,“‘两头在外’模式下,当前关键是要打通资质、报关、监管等环节,为封关后快速拓展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海南罗布斯塔豆的干净度和甜感,在国内市场具有独特优势。”折石咖啡主理人、兴隆罗布斯塔咖啡烘焙大赛设计者及主审江承哲这样评价海南咖啡。他指出,与越南等罗布斯塔主产区相比,海南豆最显著的特点是纯净度高,整体风味以坚果、炒麦茶为主调,口感浑厚圆润。

此外,江承哲还提到,经他实际测量,海南罗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平均在1.6%到1.7%之间,“不会因咖啡因含量高而带来强烈苦味”,更符合国内消费者对温和风味的需求。

“突出海南味道,做精品咖啡”成为大会上的共识。刘汉惜强调,打造品牌需立足特色与高品质,走精品化发展路线。他提出,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如“生椰拿铁”这类具有海南独特风味的咖啡产品,并借助自贸港政策,整合进口豆资源,持续深化“咖啡+椰子”等特色组合,推动产品创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教授进一步提出,海南可凭借自然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重点培育利比里卡等特色本土品种,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海南咖啡如今正站在破局与全球机遇的十字路口。从1898年第一粒咖啡种子落地文昌,到如今十余国咖啡力量汇聚海口,海南咖啡跨越百年,正迎来自贸港政策下的新机遇。正如徐世炳所言,未来海南咖啡将在传承海南文化底蕴的同时,挖掘本土咖啡文化特色,用好自贸港政策,让这片土地上的咖啡香韵飘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世界咖啡品种分布

阿拉比卡(Arabica)

特点:阿拉比卡咖啡豆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咖啡豆之一,通常具有浓郁的香气、细腻的口感、微酸,它的咖啡因含量相对较低,为1%~1.5%左右。

产地:主要产于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高海拔地区,如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

风味:不同产地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风味各异,有的带有水果和花的香气,如蓝莓味、草莓味等;有的则带有巧克力、坚果的味道。

罗布斯塔(Robusta)

特点: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较高,约为2.5%,因此具有较强的提神醒脑作用。它的口感较为醇厚。

主要产地:如越南、印度尼西亚、乌干达、巴西等地区。

风味:通常具有浓郁的巧克力、坚果和焦糖的味道,适合制作意式浓缩咖啡等强烈口感的饮品。

利比里卡(Liberica)

特点:利比里卡咖啡豆的产量较少,形状较大,口感较为清淡,酸度和苦味都较低。

产地:主要产于非洲的利比里亚、中国的海南文昌等地。

风味:带有淡淡香料、菠萝蜜、水果香气和巧克力的味道,适合喜欢清淡口感的人饮用。

文/武佳

罗豆“琼”游记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耿 通讯员 龚梓

植物在没有动物或人类介入的情况下,也会自己“迁徙”,能跨越高山,可漂洋过海,只是速度比较迟缓,需要几千上万年,甚至会耗费几十万年。有了人为因素,植物从一地传播到遥远的异地,速度往往提升许多。1935年在澄迈福山大规模种植的罗布斯塔咖啡树,90年来,它们的子子孙孙又散布到海南岛多地,不断扩大其生存版图,不同产地的风味略有不同。

据《中国咖啡史》介绍,1933年,印尼华侨陈显彰经冯少强先生推荐与时任琼崖实业局局长朱赤霓相识,朱极力主张陈显彰来海南投资搞咖啡种植业,是年,陈显彰走遍琼崖13个市县考察,最终认定澄迈县福山地区可行,并总结此地“平芜绵邈,泉甘土肥,四季常绿,交通较便”。1935年,陈显彰重返印尼后,从东加里曼丹带上罗布斯塔咖啡种子4麻包共200公斤,从印尼泗水搭乘爪哇轮船“芝沙丹尼”号,经雅加达、菲律宾、香港回到海南岛。

“母山咖啡”的员工在挑选罗布斯塔咖啡生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中国咖啡史》的作者陈德新先生年近80岁,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他是第一代闯海人,上岛后一直专注于海南岛香料饮料作物的种植实践和学术研究。陈德新在查找、整理咖啡文献资料时得知,陈显彰引种的罗布斯塔咖啡树自1935年落户福山后,1953年又被引种到万宁兴隆,1956年琼中从兴隆和福山两地引进,到了1980年代,白沙农场利用茶园的边角地开始种植咖啡树,种苗来自琼中等地。

如果海南罗布斯塔咖啡树也来一次“家谱溯源”的话,那么四地罗布斯塔可谓“同宗同源”,一脉相承,血统纯正。

“因此,作为海南岛上目前罗布斯塔主要种植地的福山、兴隆、白沙、琼中四地,其咖啡种质源头应该是福山,而福山的又来源于印度尼西亚。”陈德新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中国咖啡产业最先成功商业化、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正是在海南澄迈福山,时间段为1935年至1942年。”

其实,海南最早大规模种植罗布斯塔咖啡树是在1908年,主要分布在儋州、琼海、文昌,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最终种植失败。

“海南咖啡的种源复杂多样,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但都几乎绝迹,或零星分散。”陈德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调查有史料可查的是澄迈福山地区留下来的咖啡树,数量最多,达7万株,其中福山大吉村4万株;全岛咖啡面积仅存500亩,福山占70%以上;琼海存量居全岛第二,种源主要来自马来西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种植区域,土壤不同,气候、纬度和海拔高度等也有异,种出来的罗布斯塔咖啡,理论上它们的风味也应该是不同的。

对此,陈德新坦言:“实话实说,海南四地咖啡我都喝过,福山和兴隆的我还做过杯测。它们虽然都是一个品系的罗布斯塔种,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品种选育与栽培的科技投入,初级加工中传统日晒和现代日晒及蜜处理方式,以及烘焙技艺研究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差异,都会导致其风味特点有所不同。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琼中母山咖啡在这三个环节上的投入,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咖啡行业专家指出,咖啡的香气和风味主要来源于品种、地域、初加工和烘焙技艺,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话题。现在急于讨论海南不同产地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差异性,还缺乏市场消费者调查,尤其是个别产地的咖啡豆尚未形成自己的特征风味,也没有专业的集体审评意见。

“总而言之,与阿拉比卡咖啡豆相比,罗布斯塔咖啡豆通常没有酸味。用罗布斯塔制成的意式浓缩咖啡,油脂呈深棕色,较厚,但持久性弱。海南精品罗布斯塔通常会带有果韵调,焦糖甜香、酒和香木的风味。”陈德新指出,“品质较差的普通罗布斯塔往往带有令人不快的风味,如腐木、泥土和霉味等。”这或许就是低劣的豆子会影响罗布斯塔整体形象和口碑的原因吧。

目前,在海口、陵水、五指山等市县,也有少量种植的罗布斯塔咖啡树。

海南罗豆精品咖啡 香醇清饮亦怡人

■ 陈德新

8月13日至15日,笔者有幸应邀陪同浙江湖州在非洲乌干达关注罗布斯塔咖啡豆(简称“罗豆”)的知名企业家李志华考察海南产区。

美国资深咖啡专家泰德·林格与陈德新在美国西雅图。受访者供图

在兴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简称“香饮所”),闫林博士专门用虹吸壶制作了两杯与众不同的清饮咖啡,令我十分惊艳——鲜明的菠萝蜜香气和浓郁的焦香甜味,略带柔和宜人的柠檬酸,其醇厚度有如久熬的鸡汤质感,颠覆了以前对中粒罗豆仅用于速溶咖啡,或常用作意大利式浓缩咖啡拼配的认知。

闫林博士告诉笔者:“这是我们新近筛选优良单株所培育的新品种‘热研三号’和‘热研五号’罗布斯塔咖啡。”

从福山到兴隆,我们用舌尖味觉和感官嗅觉体验到了海南精品罗豆清饮咖啡,不会因咖啡因含量较高而产生令人不愉悦的味道。

一般来说,中粒种罗布斯塔咖啡因含量为小粒种阿拉比卡(精品咖啡豆大都属于这一种类,如蓝山和瑰夏等)的两倍以上。

近年来,随着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进入井喷时期,从10年前人年均消费5杯咖啡(即人均消费咖啡生豆65克),至2024年发展到人年均19杯(即人均消费咖啡生豆247克),全国年总消费量34.59万吨。

在这个大背景下,海南咖啡人奋起直追,经历一场罗布斯塔咖啡“品质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罗布斯塔咖啡的接受度,主要亮点有:咖农在栽培与初级加工蜜处理技术上的改进;在精加工环节潜心研究罗豆高品质烘焙技术;在罗豆制饮技艺上大胆创新,最终实现了罗布斯塔咖啡单独清饮,突破了过去喝罗布斯塔咖啡必须加糖加奶和通常是速溶咖啡与意式浓缩咖啡的配角历史;香饮所科研团队是这场罗布斯塔咖啡“品质革命”的科技支撑。

海南罗布斯塔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多维创新升级,正步入精品化和高品质咖啡新轨道的3.0全新时代,为海南咖啡种植业重振雄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全球罗布斯塔市场潜力很大,拼配咖啡的复兴趋势进一步推动了罗布斯塔的接受度。在供需关系和一系列物流、天气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罗布斯塔咖啡的产量和价格在2024年底创历史新高。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24年世界咖啡总产量约1008万吨,其中阿拉比卡578万吨,占57.3%;罗布斯塔中粒种咖啡429万吨,占42.7%(业界口头上一般将二者的比例表达为6:4;利比里卡的全球总产量和消费量不足2%,未被统计,其主要用途为景观树)。中国咖啡产量15.23万吨,居世界第12位,其中云南咖啡总产量约15.02万吨,总面积119.31万亩;海南咖啡以罗布斯塔为主,总产量1852.70吨,总面积2.10万亩。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政策“三级跳”,四年免征关税超8亿元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09004330号-14
邮件:nyhn88@163.com 电话:089865335639  城市:海口市海府路73号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院内 联系人: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