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村吃上好米,卖上好虾已经两年了,可我们还在原地踏步,不能不急啊。”近来,琼海市博鳌镇培兰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苏炳亮老往隔壁村莫村跑,因为博鳌镇莫村“稻虾轮作”基地所在公司已经将“稻虾”引入培兰村。至此,莫村“稻虾轮作”基地规模将突破1500余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稻虾轮作基地,此举进一步拓宽了乡村增收渠道,为琼海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南国都市报记者 苏桂除 文/图
“稻虾轮作”
开启绿色生态种养产业新篇章
“撒石灰,消毒!”7日6上午,琼海市博鳌镇莫村稻虾种养基地里已经热闹非凡。琼海市江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几名工人正在撒石灰,这是该基地为下一步“稻虾养殖”改善水田内的水质做准备。
博鳌镇莫村采取稻虾虾轮作安排,即虾2季,水稻1季,有效实现有机虾、有机米衔接生产,达到“一片水田,三份收益”的效果。海南省兴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博鳌莫村“稻油虾”生态种养项目示范基地共种植200亩深两优5814和伍两优钰占优质水稻。经对优质稻进行测产,效果非常好,每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村民每亩保底稳定收益500元。
近年来,莫村对全村的耕地进行了全面整合,成立了“农业农民互助合作社”,采取“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对外合作、统一收获分配”的方式,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闲田变忙田,入社农田达868亩。2023年,莫村农民互助合作社先后与海南省兴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琼海市江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共同合作打造莫村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开启“稻虾轮种”绿色生态种养产业。
走进博鳌镇莫村“稻虾”健康生态养殖莫村示范基地,此时,农田里的一片片水稻,绿油油。这是在小龙虾刚丰收后,轮番种下的水稻。
“稻虾轮作”种养模式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和就业岗位,不仅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农户也能获得稳定分红和工资收入。小龙虾经过40天的养殖,亩产量达210斤,每斤收购价30~50元。
“现在我们将基地扩大到旁边的培栏村,面积突破1000亩,8月初投放虾苗,在10月国庆节左右上市,预计此次虾的产量可以达到15万斤左右,这一季的产值预计在400万元左右。”琼海市江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红明告诉记者,虾和稻有着共生的特性,因为虾可以松土,吃掉水田里的虫卵杂草,同时虾的皮和粪便可以成为稻田的养分,再加上培兰洋的土质、水质非常不错,所以在这里建设稻虾养殖基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该公司在莫村的稻虾基地有300多亩,年底前将扩大至500亩,整个加起来就突破1500余亩,“下一步,我们将往‘养殖、休闲、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稻虾养殖公园去发展”。
“基地建成后,公司将突破单一养殖功能,规划开放垂钓区域、开发水稻主题研学课程。”莫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钟可灿说。
补齐产业链
打造千亩级稻虾综合种养基地
为进一步发展稻虾特色生态农业,拓宽乡村增收渠道,在莫村示范区的带动下,近日,占地面积 1011亩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在博鳌镇培兰洋基本完工。该基地突破单一养殖功能,将打造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垂钓休闲、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
“博鳌镇打造千亩级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将为企业与农户形成良好互动,研学旅游基地打造将更加精准、有力,从而带动整个镇的产业连片发展。”博鳌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稻虾养殖场和选虾基地除了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外,还鼓励农户共同参与稻虾产业发展,为创业农户提供养殖、种苗培育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村民可以获得租金、就业、创业3份收入,进一步扩大增收渠道。
同时,基地开设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等实践研学课程,配备基地技术人员进行全过程教学。盘活周边闲置校舍,逐步修建多功能教室、宿舍、厨房、餐厅以及户外爱国教育广场等,与综合种养基地相衔接,提供种植、养殖、捕捞、烹饪全过程体验,可容纳 400余位学生和老师开展研学旅游活动。该镇还积极探索“种养+垂钓”“种养+研学”等村参与,截至目前,博鳌镇稻虾养殖基地已扩大至1500余亩,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