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自贸港农业展会招商共享农庄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首页新闻中心花卉栽培  
 
从海口火山古村到五指山雨林秘境,从福山咖啡香飘四海到白沙茶园诗意栖居……当农业遇上文旅,一场融合变革正在乡野间悄然上演。 如何让古村成为游客的“诗和远方”?如何使“土特产”变身“金招牌”?6月23日
来源: 点击数:2426次 更新时间:2025-6-30

 从海口火山古村到五指山雨林秘境,从福山咖啡香飘四海到白沙茶园诗意栖居……当农业遇上文旅,一场融合变革正在乡野间悄然上演。

如何让古村成为游客的“诗和远方”?如何使“土特产”变身“金招牌”?6月23日至27日,记者跟随海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度调研行媒体采访团深入海口、澄迈、白沙等地寻迹农文旅融合跨界“生花”之路。

古村新韵:从土味到潮玩

三卿村,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火山古村,正以“庭院经济”为笔,书写着传统村落的现代转型。

三卿村安华楼。海南省旅文厅供图

“这便是安华楼,建于1930年,由火山石干垒而成,是三卿村的标志性建筑。”走进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道堂村委会三卿村,正对村口,一座三层的火山石碉楼映入眼帘。

沿着蜿蜒的石径深入村落,没有砖瓦,目之所及皆是火山岩:石屋、石磨、石臼、石槽……连篱笆都是火山岩片层叠而成。

“这里历经800多年风雨,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风貌。”现如今,三卿村完整保留着5条火山石古巷、安华楼碉堡、敬字塔等历史建筑,火山石屋占比超90%,形成独特的“火山岩石博览园”。2014年11月,三卿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探秘。

媒体采访团打卡春风十里非遗文创体验院。记者 丁文文 摄

正是因为看中了三卿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自带流量,春风十里非遗文创体验院主理人曹立雁和杨帅于2023年开始打造春风十里非遗文创体验院,历时两年,2025年小院对外营业,“修旧如旧,打造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保留火山石屋原貌,保留珍贵的历史记忆。”

扎染、刺绣、版画、纸浆画……在春风十里非遗文创体验院火山石屋内,古老的非遗在火山岩石上依次排开,焕发新的活力,不时有游客入内驻足拍照打卡留念。

“品香茗、喝咖啡、赏非遗……在这里,游客可以天天有不同的体验。”曹立雁透露,“今后,将致力于非遗的传播和分享,持续打造非遗新业态,让游客在小院,可以零距离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提升古村落的文旅吸引力。”

三卿村火山石屋。记者 丁文文 摄

闲置的庭院渐次激活,近年来,石山镇道堂村委会探索“庭院经济+非遗活化+全民参与”模式,通过整合文化、生态、旅游、农业等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在三卿村,像这样将古老村落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小院已有6家,分别将闲置古屋改造为咖啡书屋、非遗工坊、精品民宿、瑜伽中心等,依托“一院一品”的差异化布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旅消费集聚区。

特色业态激活造血功能,村民以房屋入股享受分红,今年“五一”期间,全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20%,农副产品销售额突破50万元。“每天都有游客过来玩,村里农产品更好卖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73岁的村民王积多时常向游客讲述火山古村落的故事和古老传说。

2025年,三卿村被列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登记文物点,成为海南火山文化活态传承的鲜活注脚。关于古村落的未来愿景,石山镇道堂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魁新这样描述:未来,三卿村计划扩建火山主题非遗综合体,引入智慧旅游系统,让这座火山石上的古村在时代的卷轴上续写新篇章。

咖旅融合:从种子到杯子

在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旅游区(下称“风情镇”),一杯咖啡串联起农文旅,已形成“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条。

作为全国首个咖啡主题4A级旅游景区,这里以“景区+园区”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形成“咖啡+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格局:

游客不仅能够在咖啡文化馆观摩百年炭烧技艺,在AR地图指引下探秘种植园;还可以在陶瓷艺术馆开启研学之旅;在福山来福咖啡学院参与咖啡制作,体验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奇妙过程;又或是在“啡尝旋律”音乐派对中感受咖啡与艺术的碰撞。

媒体采访团打卡陶瓷艺术馆。记者 丁文文 摄

“在这里,市民游客可以一次性体验全球12种咖啡冲泡技法。”风情镇聚集了20余家国内外知名咖啡品牌,除了越南中原传奇咖啡、土耳其咖啡文化馆等世界原产地体验店,还涵盖了才存咖啡、南洋海岸咖啡等本土品牌,打造集咖啡种植、烘焙、品鉴、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我们不仅做咖啡产品,更希望讲好咖啡故事,让它成为游客来到福山的理由。”在风情镇,不少咖啡店主理人持续开发上新创意产品,“我们的目标是让游客从‘一杯咖啡的时间’延长到两天深度游。”

福山咖啡产品。海南省旅文厅供图

“传统景区业态相对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场景有限。”在澄迈福山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豪阳看来,推动咖旅深度融合,突破传统景区发展瓶颈,方能激活产业融合新动能。

为此,风情镇不断丰富“咖啡+”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优化游览线路与消费场景,推出“咖啡+骑行”线路、“咖啡+露营”夜游、“咖啡+文创集市”联展,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2025年春节假期,风情镇接待游客19.8万人次,同比增长35%,农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显现无遗。

此外,风情镇创新构建“景区+园区”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景区作为文旅展示窗口,园区作为产业发展载体。截至2025年4月底,园区已注册落户企业8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3家,实现“卖咖啡”向“卖文化”“卖体验”“聚产业”转型,促进咖啡产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我们努力打造‘海之南农文旅第一镇’,希望以更年轻的姿态、更开放的心态、更国际化的方式来展示福山咖啡。”澄迈县旅文局副局长邱铄淇透露,下一步,将以风情镇扩面,串联福山咖啡园、保良古村、红坎岭陶艺园等特色点位,丰富各类沉浸式项目,通过场景延伸升级互动体验,让福山咖啡在海南自贸港浪潮中走得更远更香。

茶旅融合:从茶园到文旅综合体

采青叶、炒新茶、品香茗、赏村秀、听村歌、品村宴……在海南岛中部的热带雨林腹地,黎族山歌与茶香交织,白沙茶园小镇正依托万亩生态茶园与黎族文化底蕴,打造“茶旅文商”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媒体采访团在白沙茶园小镇体验采茶。记者 丁文文 摄

穿过白沙茶园小镇,便是茶园基地,放眼望去,陨石坑边上的茶树,竞相绽放“新”芽,满眼绿意。

坐拥陨石坑独特的地理环境,茶树与热带雨林共生,形成天然生态屏障,白沙茶园小镇通过“有机种植+生态管护”模式,建成2.2万亩标准化茶园。与此同时,小镇创新“茶园观光+采茶体验+茶文化研学”业态,游客可参与手工炒茶、古法制茶等互动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茶农年均增收超5000元。

从单一茶园转型复合型文旅综合体,白沙茶园小镇形成“春采茶、夏避暑、秋品茗、冬研学”的全季产品体系:

亲子研学方面,开发“小小茶农”实践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2万人次;赛事经济方面,举办国际早春茶品鉴大赛、茶园马拉松,2024年赛事期间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数字赋能方面,搭建“云上茶园”直播基地,2024年线上茶叶销售额达3800万元,同比增长62%。

白沙茶园小镇还深挖黎族文化基因,将黎锦编织、黎族民歌融入旅游场景:茶园周边设置黎族图腾文化墙,定期举办“三月三”茶歌对唱、长桌茶宴等活动,游客可现场体验黎族传统制茶技艺。2024年启动的“茶韵夜游”项目,以茶灯秀、茶器光影展演绎千年茶文化,夜间经济收入占比提升至35%。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白沙段。记者 丁文文 摄

沿着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白沙段寻去,悠然恬静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第一村新高峰村映入眼帘。顺着村道望去,青山绿水间,一幢幢特色小楼依旅游公路而建,这里便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上的首个复合型旅游驿站——白沙大院。

白沙大院。记者 丁文文 摄

“这座集雨林度假、黎乡风情、茶旅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是白沙重点打造的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新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陶艮坤介绍,白沙大院在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落成,将于7月初试营业,对外开启试住体验活动,旨在为游客提供白沙独具特色的深度旅游体验。

“我们将热带雨林、生态茶园、和美乡村、黎族文化、茶叶博览园等资源禀赋联动起来,让游客宾至如归、享受美好时光。”陶艮坤表示,白沙大院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机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带来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联农带农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X+旅游”:绘就乡村旅游新图景

当火山古村遇见非遗扎染,当咖啡香飘向国际市场,当雨林秘境成为研学课堂,海南正以“X+旅游”为笔,勾勒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图景。

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海南如何打好“村”字牌,绘就乡村旅游壮美画卷?

《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将增长35%,并规划打造一批“非遗工坊”“乡村旅游民宿集群”和“体旅融合示范区”。

其中,在实施非遗传承利用赋能乡村旅游行动方面,用特色文创激活乡村资源,以文化艺术打造差异化乡村旅游主题,以非遗技艺丰富乡村旅游体验。到2026年,全省形成一批文化艺术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和成果,设立10家非遗工坊,推出10个非遗传承村。

在实施乡村民宿特色化行动方面,培育一批具有海洋、生态、民族等鲜明个性与主题特色的乡村旅游民宿。到2026年,金、银乡村民宿达到50家,培育200名以上民宿管家。

在实施体旅融合助力乡村旅游行动方面提出,鼓励乡村旅游点积极举办“村VA”“村BA”等各类乡村群体性运动,依托军坡节等海南传统节庆,培育一批乡村民俗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侯佩旭表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文旅的深入融合表明,以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助能模式能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人们幸福感、获得感,带动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农文旅融合内在根本逻辑在于:农业是吸引源头、文化是提升品质、旅游是盈利途径。海南要以“农文旅”产业为抓手,积极推动旅游与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环境、特色村落嫁接,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赋予更多游客对于“诗和远方”的无限向往。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天然橡胶保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海南大学举办 下一篇:海南五指山:青山满目碧水萦绕的翡翠之城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09004330号-14
邮件:nyhn88@163.com 电话:089865335639  城市:海口市海府路73号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院内 联系人: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