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自贸港农业展会招商共享农庄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首页新闻中心名优产品  
 
西联农场公司大力推进“一场一品”,打造全省最大的榴莲蜜标准化种植基地
来源: 点击数:5544次 更新时间:2025-1-17

  冬日暖阳下,记者走进西联农场公司榴莲蜜现代农业基地,只见一棵棵榴莲蜜小苗绿意盎然、随风摇曳,一旁间种的凤梨苗整齐划一,西联职工群众的“甜蜜事业”正在这里孕育,向阳而生。

  西联农场公司榴莲蜜现代农业基地。蒙美顺 摄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去年以来,海垦集团立足垦区发展实际及资源禀赋,明确了以打造“一场一品”产业新布局、孵化全产业链条和促进垦地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围绕海垦集团的发展战略和集团党委的部署要求,西联农场公司大力推进“一场一品”,实施“3162工程”(即三大基地、一个中心、六大行动计划、两大队伍),结合“三品一标”(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在抓好菠萝蜜主导产业的同时,培育发展“新奇特优”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新盈片区1130亩榴莲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探索出一条产业化、规模化、智慧化、市场化、品牌化之路,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西联“升级版”。

  立足优势因地制宜

  “甜蜜事业”焕新升级

  提及儋州,不少人称其为“中国菠萝蜜之乡”。追溯儋州菠萝蜜产业的发展历程,从1998年原西联农场成功引种“马来西亚一号”菠萝蜜品种,到整合带动区域职工及周边乡镇群众发展菠萝蜜产业,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人在栽种榴莲蜜苗。刘家宋 摄

  “早年原西联农场从马来西亚引进多个菠萝蜜品种,经过多年的种植和市场选择,我们筛选出了适合海南气候生长且经济效益较好的马来西亚一号(琼引一号),琼引八号、十二号,香蜜一号、十七号等多个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和推广。”西联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波介绍,经过26年的发展,西联农场公司的菠萝蜜、榴莲蜜规模化种植面积达3500亩,区域职工群众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2023年,农场公司提出了以菠萝蜜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榴莲蜜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确立以推进“3162工程”为实施路径,逐步打造引领海南菠萝蜜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记者了解到,榴莲蜜外形酷似菠萝蜜,口感味道像榴莲,目前主要在三亚、东方、昌江、万宁、儋州等地区小规模种植。根据不同的品种,其地头收购价每斤在15元至25元不等,经济效益较高。“经过我们前期的多轮市场调研,最终选定了‘大叶黄’这个品种。”王波告诉记者,相较于其他品种,“大叶黄”品种更易管理、更抗寒、出果率高,成熟果实的口感软糯香甜,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榴莲蜜定植后要四年左右才能挂果,如何弥补产业培育空窗期?西联农场公司积极响应海垦集团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部署要求,探索榴莲蜜套种凤梨模式,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该项目被列为儋州市2024年一季度乡村振兴集中开工建设项目,在海垦集团党委、儋州市政府的支持推动下,榴莲蜜标准化种植基地于今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截至12月25日已种植榴莲蜜1055亩、1.32万株,套种凤梨528.16亩、166万株,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榴莲蜜标准化种植基地。

  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科技感”带来“安全感”

  在西联农场公司榴莲蜜现代农业基地,吸引记者注意的还有一个个插在地上的不起眼的小盒子。“这是土壤水分温湿度采集器,相当于我们基地的‘智慧大脑’,整个基地里共安装了40套土壤水分温湿度采集器。”西联农场公司工程建设办公室专员李中发介绍,土壤水分温湿度采集器能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实时上传至数据管理平台,为整个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撑。

  经过“智慧大脑”的远程“会诊”,智能浇灌系统便可大显身手,节水喷灌设备根据数据进行灌溉,自动控制灌溉的时间、频率、水量和方式。这种精准化的灌溉方式避免了过度灌溉,在充分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同时,实现了精准“解渴”。不仅如此,基地还在田间地头布设了小型农业气象站、虫情监测捕杀站、智能巡田设备等多个智能设施,对空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日常巡逻等数据进行全天候精准监测,让基地生产管理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我们正在和属地政府共同推进海垦西联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海南首个菠萝蜜、榴莲蜜物联网示范基地大数据平台。”王波表示,依托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应用物联网、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气象监测、虫情监测等,能够实现无损化监测,高效化、精准化、规模化管理,为基地生产管理科学决策、智能管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下一步,基地还将引入植保无人机运用至基地生产管理中,以科技赋能榴莲蜜产业发展。

  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近段时间以来,家住儋州市光村镇坡坎村的林小妹和村里几个好姐妹临时组建了一支抢种小队,承接下了西联农场公司榴莲蜜现代农业基地部分地块的凤梨套种工作。“种得越多,收入就越多。”接受记者采访时,林小妹一手拿着弯刀,在已覆膜起垄的土堆上麻利地挖出一个洞,一手将凤梨根茎顺势插入,动作一气呵成,十分高效。她告诉记者,西联农场公司根据他们完成种植的亩数每天进行结算,每人每天能挣上200元至300元。

  而今年年初,林小妹和同村不少村民一样,由于对政策不了解,对西联农场公司整合土地资源发展榴莲蜜产业十分抵触,一度出现了阻挠基地施工的情况。在儋州市委、市政府和光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联农场公司联合属地政府成立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做宣传、讲政策。同时,针对基地起垄、作物种植、围栏打桩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主动向坡坎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不用外出打零工,在家门口就吃上了“产业饭”,让坡坎村的村民们真切体会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态度也由抵触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转变。在王波看来,绘就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画卷,关键就是要坚持久久为功,以恒心和定力持续推进“3162工程”:重点抓好西联片区1230亩菠萝蜜基地、西流片区1000亩菠萝蜜基地、新盈片区1130亩榴莲蜜标准化种植基地这三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海垦西联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实施菠萝蜜生产标准化、产品营销、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农旅结合、“走出去引进来”六大行动计划;组建专业技术队伍、专业销售队伍两支队伍。

  “我们希望通过建设该项目,形成以菠萝蜜、榴莲蜜为龙头的特色产业,解决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垦区移民就业,带动周边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职工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发展新道路。”王波表示,公司将通过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传统、粗放、低效向现代、特色、优质、高效方向转变,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打造红色生态富裕西联。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强强联手!海南橡胶“牵手”物产中大化工集团 下一篇:海南农产品展销年货大集热闹开市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09004330号-14
邮件:nyhn88@163.com 电话:089865335639  城市:海口市海府路73号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院内 联系人: